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 6
7 8 9 10 11 12 13
14 15 16 17 18 19 20
21 22 23 24 25 26 27
28 29 30




 

 

最香的美餐 

 

春上三四月正是饥荒之时,青年场里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。用红薯面蒸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,难为炊事班的师傅们只得用木板将面团挤成长条状,切成块块装进笼屉。蒸出的黑馍馍热时又粘又滑沾手沾牙,凉时又黑又硬啃咬不动。不吃饿得慌,吃到肚子里胃酸。没有菜蔬,更没有荤腥。可每天吃的红薯面馍馍也快没有了。由于缺乏营养,知青们一个个骨廋如柴,饿得眼睛都快绿了。

 

场领导为了安抚人心,决定每星期五中午改善一次生活吃一顿白面条。每到那天中午,伙房前就排起了长龙,知青们站着队,用调羹筷子敲打着碗盆,迫切等待着好食物的来临,去晚了就吃不到了。

 

陈大明是知青中吃东西最强梁的。为能吃到一点东西他不惜荣誉和生命。一次场里杀了一头猪改善生活,他居然拿着空罐头瓶到女生宿舍挨个讨要肥肉吃。每次打饭他总是倚仗着身高马大挤到别人前面去,吃东西又快又多又不顾人。二两的白面馍馍他一顿吃十二个(千真万确不敢杜撰)。一次场里改善生活吃肉丝面,大陈拼命挤到前面打了一盆面条顾不得热啖了起来,炊事班的几个师傅也是逗他,故意把锅刮得山响,大喊道:今天面少,快吃快盛呀。他一听以为锅里没有了,三下五除二把碗里的热面条一下倒进嘴里,又急忙去打第二碗。可第二碗吃不下去了,嘴上和喉咙里烫了几个大泡。

 

知青住所的环境也是十分恶劣,蚊虫跳蚤肆虐,知青们浑身斑斑点点,有的用手抓烂,冒出黄水。老鼠像蝗虫一样多,成群结队,招摇过市,居然连人都不怕。晚上睡觉任意从头上身上跑过肆无忌惮,一次居然还把陈华的手咬伤了。

 

晚上,我们同屋几个人躺在床上,遥望着窗外的星辰心里充满了遐想。

 

“我盼望能天天吃上白面馍馍,没菜也可以。”老葛说。

“每天能吃顿香喷喷的白面条就满足了。”陈华道。

 

“能吃到米饭就好了。”王进是南方人。

 

我纵身从床上坐起言道:“将来,我一定想办法做一个如同麦秸垛堆那么大的大肉包子,外面是又白又软的白面皮,里面是香喷喷的猪肉馅,香气传出十几里之外。让全场知青围住它,每人发一把锃光瓦亮的大调羹,一下一下挖着吃......”掌声打断了发言,引起了大家的赞许和共鸣。每个人的肚子仍然是瘪瘪的。

 

一天深夜,饥饿驱使我和陈华一起跑到圆子家里。见到我们圆子高兴极了,三人在煤油灯下快乐地交谈着。圆子娘(我干娘)赶忙从柜顶上拿出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,一边和面一边流着泪自言自语说道:“这些知青真可怜,叫爹妈知道了该多心疼啊。”等到大娘把面条做好端过去,我和陈华已经趴在那儿睡着了。

 

随着时间慢慢地往前推移,粮食愈来愈少。

 

伙房里的食油被人盗走了。

 

伙房里的面粉被挖走了。

 

场里的狼狗赛豹失踪了。

 

邻近村庄社员家的鸡经常丢失。

 

果园里刚刚长得有核桃大小的苹果,被偷吃了几棵树,老职工小侯排长无奈,把每一棵果树都泼上大粪,果子每天夜里仍在飞速的减少。

 

“天顺,天顺。温队长。”清晨,温庄的生产队长温天顺被喊叫声从梦中惊醒。

 

“啊,啊,谁呀?”天顺在床上打着哈哈不情愿的问道。正是睡觉的好时候。

 

“天顺,是我,恁三婶子。”

 

“三婶子呀,恁等一下我就去开门。”天顺连忙穿衣开门将她让进屋里。三婶子是个军属,儿子在部队服役,家里只有她孑身一人。

 

什么事呀,三婶子。”天顺温和地问道。

 

“俺家的老母鸡又丢三只。”婶子说:“前几天丢两只,今天天明一看,鸡窝里又丢三只正在下蛋的母鸡。”母鸡是社员的小银行,是三婶子的宝贝,下的蛋舍不得吃,油盐酱醋全靠它换,她心疼地拭去从干瘪眼袋里流出的泪水。

 

“三婶子放心,我一定把丢鸡的事查个水落石出,把你的鸡找回来。”天顺劝着婶子,想着丢鸡的原因,那个时候是路不拾遗,别说丢只鸡,就是一只鸡蛋也没人偷的。

 

“又没人偷,又没见有黄鼠狼三婶子的鸡能跑哪去了呢?”他自言自语道。做梦也想不到三婶子的鸡早已进了我们知青的肚子里化成米田共了。

 

昨天夜里,我刚入睡,觉得有人推我,惺忪地睁开眼一看,一个黑影趴在我的床前。

 

“别睡了,今晚上有行动。”陈华附耳说道。唾沫星子喷了我一脸。

 

“什么行动呀?累了一天了。”我不耐烦的说着,还是慢慢起床,我明白“行动”二字的深刻含义。

 

不一会,湘杰、王进、老葛、郭新等人从外边回来了,怀里揣着三只鸡。

 

大家把门顶好,我连忙把鸡接过来,杀、退、炖鸡的事我来完成。陈华从瓦棚里抱一摞桐木瓦板,从做砖坯工人那里借来铝锅和盐巴,烹煮开始了。

 

炉中火,放红光,

我为亲人熬鸡汤,

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,

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,

愿亲人,早日养好伤,

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,重返前方。

 

现代舞剧《沂蒙颂》中女声独唱的主题歌《愿亲人早日养好伤》,是用沂蒙小调改编的,曲调婉转动听。它诠释了女主人翁英嫂在沂蒙山区发现负伤昏迷在地的解放军战士,用乳汁将其救醒,在家中为解放军战士熬鸡汤拥军爱民的动人故事。

 

我一边炖鸡,一边用该曲,唱出自己改变的词:

 

炉中火,放红光,

我为知青熬鸡汤,

续一把铜木板炉火更旺,

添一瓢清河水情深意长,

愿知青,喝了这鸡汤,

在农村脱苦难重返家乡,重返家乡。

 

歌声赢得了同伴们的阵阵喝彩。当然喝彩中还夹杂着即将美餐一顿的快乐表示。

 

鸡熬好了,啪啪,门响了。屋里人被突如其来的敲门声镇住了,大家呆在那,或站或坐或躺,一动也不动。

 

“开门,开门。”听声音是隔壁房间里的三个知青,他们闻到了香味,来分享胜利果实。

 

开不开门呢,屋里人面面相窥,只能用手势表示意思。六个人三只鸡,每个人可以分半只鸡,如果他们进来,那就是狼多肉少了。

 

“你们干的好事,不开门后果自负。”屋外人威胁道。

 

“咋弄,开不开。”屋里人悄悄聚拢在一团,相互耳语道。

 

“不开。”湘杰坚定地说道。

 

“他们告到场部怎么办?”王进胆小说道。大家把的目光转向头领湘杰。

 

“不怕他们,上次他们还偷吃过咱场里的狗呢。”

 

前几天他们几个把场里最肥的狗赛豹烹煮吃了,也没分给我们半只狗腿,此事还引起全场职工知青的不满和愤慨。湘杰的话,坚定了大家的信心,用铁锨顶好门,采用了三不策略(不理、不吭、不响)。屋外人看看没有进屋的希望,只好悻悻而去。

 

那天夜里我们吃到了最香的美餐。每人还分到大半碗鸡汤,至今余味无穷......

  • 标签:蹉跎岁月 
  • 发表评论: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